實驗室里,一臺“好用”的
數顯測速電動攪拌器能讓反應事半功倍,而“不好用”的設備卻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:轉速漂移、噪音刺耳、樣品飛濺、電機燒壞……其實,問題往往出在選購階段對技術參數的忽視。下面這8個核心指標,就是決定你未來三年實驗體驗的關鍵。
1.轉速范圍與控制精度:攪拌效率的核心標尺
轉速范圍決定適配物料粘度,低粘度液體(<100mPa?s)可選100-3000rpm機型,高粘度物料(>10000mPa?s)需50-1000rpm低速款。更關鍵的是控制精度,普通款±10rpm可滿足常規(guī)混合,高精度實驗需選±3rpm級別,如DLABOS70-Pro能實時顯示實際轉速與設定值偏差。
2.電機功率:負載能力的直接體現
功率與攪拌量正相關,72W機型適配10L水基溶液,200W則可應對20L物料。但需注意:高粘度攪拌時,機械減速的低轉速機型比電子調速更節(jié)能,因恒轉矩調速在低速下功率損失大。建議按“實際需求+20%余量”選型,避免過載。
3.最大扭矩:高粘度物料的“通行證”
扭矩直接決定能否驅動粘稠物料,每升高1000cP粘度,扭矩需提升10%-15%。處理10000mPa?s物料需至少60N?cm扭矩,而100000mPa?s超粘體系則需300N?cm以上機型。直流永磁電機的扭矩輸出更穩(wěn)定,且免維護、低噪音。
4.攪拌量與粘度適配:避免“小馬拉大車”
參數表中“建議攪拌量”通常以水為基準,實際需按粘度折算:7000mPa?s物料的攪拌量需比水基體系減半。選型時可參考公式:高粘度物料攪拌量=水基攪拌量×(1000÷實際粘度),確保設備在安全負載內運行。
5.顯示與控制功能:操作便捷性的關鍵
LCD屏能同時顯示設定與實際轉速,比LED顯示更直觀。升級款的多段編程控制(如六段程序連續(xù)運行)適合復雜實驗,而定時功能(1min-99h59min)可避免人工值守失誤。部分機型還帶扭矩趨勢顯示,能實時監(jiān)測物料粘度變化。
6.夾頭與升降行程:適配性與操作性指標
夾頭直徑范圍(如0.5-10mm)決定能否安裝不同攪拌槳,可調式手緊夾頭裝卸更高效。升降行程300-600mm可滿足不同容器高度需求,懸掛式工作臺則方便調整攪拌深度。
7.安全保護機制:實驗室操作的底線
過載自動停機是基礎配置,能防止電機因負載過大燒毀。進階功能包括軟啟動(避免樣品溢出)、斷電記憶(恢復設定參數)和IP21以上防護等級(防液體潑濺)。高風險場景可選擇防爆型電機。
8.附加功能:匹配特殊實驗需求
多頭攪拌器(如四連機型)適合平行實驗,可獨立控制各攪拌頭轉速。帶RS232接口的機型能連接電腦實現數據傳輸,恒功補償功能則確保粘度變化時轉速穩(wěn)定。按需選擇可大幅提升實驗效率。